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團隊去年在格陵蘭島北方測試新雷達系統,意外發現冰層下有個隧道相連的建築群。這神秘建築正是冷戰期間美國打造,用途為核導彈發射場的機密軍事基地。這個基地的發現,也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聲稱要吞併格陵蘭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上任後公開批評丹麥未能充分保障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安全,並以美國國家安全為名,威脅要武力奪取。由於格陵蘭位處北極圈的重要戰略位置,《華爾街日報》揭露美國與這座島嶼長年的密切關係。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團隊去年在格陵蘭島北方測試新雷達系統,意外發現冰層下有個隧道相連的建築群。這神秘建築正是冷戰期間美國打造,用途為核導彈發射場的機密軍事基地。這個基地的發現,也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再聲稱要吞併格陵蘭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上任後公開批評丹麥未能充分保障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安全,並以美國國家安全為名,威脅要武力奪取。由於格陵蘭位處北極圈的重要戰略位置,《華爾街日報》揭露美國與這座島嶼長年的密切關係。
去年NASA團隊飛越北極圈上空時,從新雷達系統發現異常,顯示冰層深處有一組隧道網絡連接的建築群,宛如失落文明。這當然非失落文明,而是美國冷戰期間打造的軍事基地遺跡。這是美國五角大廈機密計畫「冰蟲計畫」(Project Iceworm)的一部分,當時美方欲於北極冰層下建設核導彈發射場,還能儲存600枚中程彈道導彈。
稱為「世紀營地」(Camp Century)的軍事基地1959年建成部分,但1967年冰層不穩定,無法支持飛彈發射網絡被廢棄,加上多年冰雪堆積,現在距地面至少100英尺遠,若非NASA發現,僅少數人知道這個地方,且為軍事基地也是1996年才解密。
這「世紀營地」不僅是冷戰時期荒謬政策的遺跡,也顯示丹麥領土的格陵蘭島,美國早就深入潛伏。回顧歷史,丹麥為了維持格陵蘭島主權,不得不將部分領土讓給美國,還於1951年與美國簽訂條約,同意美國若有意願,有權在格陵蘭島建立基地,「世紀營地」正是根據這項條約建造,甚至特朗普再度威脅以武力取得格陵蘭島時,丹麥政界人士也提醒美國政府。
冷戰時美國一度在格陵蘭島維持「世紀營地」等17個基地,駐紥約萬名士兵。駐軍人數現縮減至不到200人,集中在「皮圖菲克太空基地」(Pituffik Space Base),它的前身為「圖勒空軍基地」(Thule Air Base)。美國格陵蘭島部署核武器歷史上一直是與丹麥摩擦的根源,當時美國軍方並未向宣示為無核區的丹麥透露「世紀營地」的核武用途。
這次NASA科學家格林(Greene)團隊是在測試UAVSAR雷達儀器,像聲納穿透水體穿透冰層,團隊原本希望繪製格陵蘭和南極洲冰床底部地圖,以此基礎預測海平面上升幅度與速度,但因飛行路徑受天氣影響更改,才發現這座「世紀營地」。
特朗普上任前後已經不斷放話,覬覦格陵蘭島,遭到丹麥政府及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3月29 日,他在接受採訪時再次表示,為了獲得格陵蘭島,他「不會放棄任何可能」,包括使用軍事力量。特朗普說,美國 100% 會拿下格陵蘭島,並稱他「絕對」參與可能吞併格陵蘭島的實質討論。他還說:「美方很有可能不用軍事力量就能做到這一點。」
當地時間3月28日中午,緬甸中部發生了里氏8.2級強烈地震,震中位於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的實皆省。
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28日透過國家電視台宣布,此次強震造成嚴重傷亡,首都奈比多、最大城仰光和第二大城瓦城陸續傳出災情。
緬甸發生強震,中國第一時間啟動人道救援行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並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中國多支救援隊也抵災區。相較之下,美國的援手卻不見蹤影。
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妻子烏莎3月28日訪問格陵蘭。美國駐當地官員試圖挨家挨戶邀請當地民眾與烏莎進行交流,卻遭到拒絕。萬斯夫婦最後取消大部份行程,只是在美軍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逗留3小時就草草結束訪問。
據《華爾街日報》28日爆料,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妻子曾兩度出席討論敏感國防機密的涉外高層會議。使得正受加密聊天軟體「Signal」群組洩密案困擾的赫格塞斯面臨辭職與接受調查壓力。
太平洋島國湯加3月30日發生 7.1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暫未收到人命傷亡及建築物損毀報告。湯加氣象部門發布海嘯警報,呼籲處於受威脅地區的民眾移往更內陸地區或高地。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月31日確認,緬甸強震中中國公民有1人遇難,15人受傷。
據英國《泰晤士報》3月30日報道,德國私營航天企業研製的「光譜」(Spectrum)火箭當天從挪威安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行約30秒後發生爆炸墜毀,使歐洲爭霸太空的努力再一次受挫。這次發射亦是除俄羅斯以外,歐洲大陸首次進行的火箭發射任務。以往歐洲航天局發射火箭和衛星,都是在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