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0月15日,美國城堡證券(Citadel Securities)發佈了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紐約出席該公司主辦的活動時,黃仁勳與紅杉資本合伙人康斯坦丁·布勒(Konstantine Buhler)對話的視頻,題為「英偉達的黃仁勳談人工智能(AI)與下一個增長前沿」。黃仁勳表示,英偉達在中國先進芯片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的95%跌至零。他警告稱,美國對華技術封鎖不僅「傷害中國」,「往往也會傷害美國,甚至更糟」。
他警告稱,美國對華技術封鎖不僅「傷害中國」,「往往也會傷害美國,甚至更糟」。
今年以來,由於美國特朗普政府反復無常的對華芯片出口政策,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狀況如坐過山車一般不好過。
在這場對話中,布勒向黃仁勳提問,對美國來說,在向中國出口AI算力方面,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黃仁勳回答說,美國決策者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在AI競賽中取勝,「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傷害中國的事情,往往也可能傷害美國,甚至更嚴重」,「在急於推出對他人有害的政策之前,或許應該退後一步,反思一下哪些政策對美國有益」。
他指出,軟件產業的核心是開發者,要贏得開發者才能創造未來的平台,而中國擁有「全球約50%的AI研究人員,有出色的學校,對AI有極大的關注和熱情」,不讓這些研究人員在美國技術上構建AI是一個錯誤。
在黃仁勳看來,核心問題在於,美國應如何平衡「保持技術領先」和「確保世界建立在美國技術堆棧上」?他認為,美國需要有細微的策略,而不是非黑即白。應該形成一個隨時間變化的、細緻入微的策略。既要讓美國保持技術領先,又要繼續贏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
黃仁勳透露,英偉達在華市場份額已從95%降到了零,「目前,我們100%退出了中國市場」。「無法想象任何決策者會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即我們(美國)實施的政策導致美國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降到了0。」
他稱,目前在英偉達所有股東預測中,都假設中國業務為0,公司如果在中國有任何新進展都是額外收穫,「希望我們能繼續(向美國政府)解釋和說明,並寄望於政策會有所改變」。
《南華早報》16日指出,黃仁勳的這番言論呼應了他的一貫立場,即若英偉達無法在中國銷售產品,市場將被華為等中國競爭對手接管。
中國《財經》雜誌通過多位供應鏈人士瞭解到,保守計算,2024年中國市場英偉達H20系列芯片出貨量約為60萬-80萬枚。某主流國產AI芯片出貨量約為30萬-40萬枚。也就是說,英偉達2024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遠超60%。
英偉達2025財年報告顯示,它在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收入171億美元,同比增長66%。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在英偉達營收大盤中的佔比為13.1%。美國出口管制導致英偉達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收入佔比已連續三年下滑。
隨著AI技術高速發展,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GPU)助其成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公司之一,今年還成為了全球首家市值達4萬億美元的公司。
但自2022年以來,美國政府為打壓中國芯片發展,實施了嚴格的出口管制。英偉達被禁止向中國出口用於AI應用的高端GPU,包括A100、H100和H200。
今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後,美國一度禁止英偉達對華出口其專供中國市場的閹割版芯片H20。後來,在英偉達的遊說下,以及該公司同意向美國政府上繳在華銷售額的15%後,美國7月恢復了H20的對華出口許可。然而,此後圍繞英偉達的爭議仍持續擴散發酵。
7月31日,為維護中國用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中方約談了英偉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旗下的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則發文,點名H20芯片「不環保,也不先進,更不安全」,並非「好選擇」。
8月10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已同意向美國政府「上貢」(或可稱為「交回扣」)其在中國銷售芯片收入的15%,以換取特朗普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證。一時間,輿論嘩然,路透社認為,此舉顛覆了美國數十年的「國家安全政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企業風險」。
在去年12月對英偉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而依法開展立案調查9個月後,中方監管部門今年9月15日發聲明表示,英偉達違反反壟斷法,依法決定實施進一步調查。
英國路透社當時報道稱,中方最新聲明給英偉達在華業務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中國市場去年佔其總銷售額的13%。美國《紐約時報》也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這是中方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旨在利用其掌握的監管政策工具箱和外交談判,增加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的渠道,並超越外國競爭對手,最終減少依賴」。
輿論普遍認為,中國處置芯片巨頭違法違規的底氣,源於中國科技產業的集體突圍。
9月,華為罕見公佈了一項三年願景,目標在AI領域挑戰英偉達的主導地位。美國彭博社注意到,華為下一代昇騰芯片將採用「SuperPod」設計,通過華為自主研發的靈衢(UnifiedBus)互聯協議將1.5488萬塊昇騰AI芯片連接在一起,號稱速度比英偉達下一代NVLink144方案快62倍。英偉達當前一代的NVLink72允許該公司將72個Blackwell GPU和36個Grace中央處理器連接在一起。
據《南華早報》報道,除了華為外,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和百度等中國互聯網巨頭也在加大自研芯片投入,通過內部研發或外部投資強化供應鏈掌控。
今年7月,有人問黃仁勳,面臨中美持續不斷的貿易衝突,英偉達將在中國持續投資,還是維持現狀?當時他的回答是,如果想要維持現狀,你就必須加大投資。市場發展如此之快,競爭如此激烈,競爭對手沒有一個在維持現狀,他們都在加大投資。所以英偉達必須每天都不斷進步。中國是第二大技術市場,並且發展迅速。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充滿活力。
黃仁勳曾公開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計算市場,到2026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進軍這一市場對英偉達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機遇,並將促進美國的稅收收入、就業和增長。
據《財經》報道,目前英偉達在中國仍保持著巨大投入,其在中國仍有一個龐大的工程師團隊。該團隊會幫助中國科技公司在合規的H20等芯片上適配通義、DeepSeek等國產模型,讓這些大模型在英偉達的芯片上充分發揮潛在性能。
最新的消息顯示,英偉達H20芯片的在華銷售已經幾乎停止。為此,英偉達希望積極推動基於其當前一代的Blackwell GPU的對華定製版能夠獲得美國的出口管制許可。
黃仁勳上個月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評價說,中國在芯片領域僅落後美國「幾納秒」,在芯片研發和製造方面具有極強的潛力。他呼籲美國政府允許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等市場競爭,以「提高美國的影響力」。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inkl」9月稱,黃仁勳的話的意思是,英偉達只能從與中國的穩定合作夥伴關係中獲益,雖然該公司目前繼續在AI芯片領域保持領先,但華為未來三年的進展肯定會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