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滙豐控股行政總裁艾橋智過去的一年裡忙於裁減數千職位、縮減管理層級,以控制成本。如今,他正在尋找增收的方法。周四,投資者首次見識到他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他計畫以140億美元私有化陷入困境的香港子公司恒生銀行。
知情人士透露,滙豐9月初向恒生銀行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僅僅約四周內就促成了滙豐數十年來最大的一宗交易。顧問團隊夜以繼日趕工,中秋假期也不例外,最終三次上調報價。
對於一家過去十年大部分時間內一直回避大型交易的銀行而言,艾橋智的做法明顯不同於其前任。滙豐目前已持有恒生銀行約63%的股份,對恒生銀行投資者提出的報價為每股155港元,對恒生銀行的估值為370億美元。這較恒生銀行周三收盤價溢價約30%。
「這是一項為了成長而進行的投資,」這位行政總裁周四在採訪中表示。「目前還不夠順暢,如果我們能100%持有恒生,就會更加順暢,因此這是一項為了成長而進行的投資。」
因討論非公開信息而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稱,滙豐內部有關這筆交易的談判以「珍珠」為代號,而恒生銀行高管則以「紫荊花」 —— 香港區旗上的花 —— 掩飾談判。雙方的談判數月前已啟動,加速是在上個月,來自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團和美國銀行的銀行家小組負責大部分談判。
知情人士透露,滙豐9月初向恒生銀行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僅僅約四周內就促成了滙豐數十年來最大的一宗交易。滙豐和恒生銀行的代表均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自約一年前出任行政總裁以來,艾橋智對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明顯持樂觀態度,他預測香港到本十年末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隨著香港走出疫情封控、逐步復甦,股票上市和併購活動回暖,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中國內地企業,此次收購意味著他正加碼押注。
但此舉也伴隨風險。儘管香港貢獻了滙豐近三分之一的利潤,但近來因中美地緣政治緊張而備受關注。「在中美地緣競爭加劇的背景下 —— 香港可能遭受連帶影響 —— 這一押注長期來看有可能得不到回報,」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hina Strategic Risks Institute)高級政策主管Sam Goodman表示。
當被問及此舉是否等同於救助恒生銀行時,艾橋智周四早些時候向記者表示「絕非如此」。他強調,此次私有化純屬基於戰略考量的商業決策,雖與監管機構「保持良好合作與溝通」,但交易動機純為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