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於「全球進步行動峰會」上正式宣布,政府計劃推出強制性數碼身份證「Brit Card」,規定所有合法在英工作人士必須持有,最遲於 2029 年本屆國會任期結束前全面實施,屆時沒有該證件將無法在英國就業。這項相隔廿載重推的身份證計劃,立即引發政壇與民間的強烈反彈。
據政府介紹,「Brit Card」將以數碼錢包形式儲存於手機的GOV.UK應用程式內,運作方式類似民眾熟悉的 NHS App 或非接觸式支付,內含持有人姓名、出生日期、國籍或居留狀況及照片等資料,並採用生物辨識保安技術。施紀賢強調,計劃核心目標是打擊非法移民,透過切斷非法工作渠道強化邊境安全,「若某人無數碼身份證,就無法在英國工作,就這麼簡單」。此外,證件還可簡化駕駛執照申請、兒童保育登記、公共福利領取及稅務紀錄查詢等流程,民眾無需再依賴水電費單等繁瑣文件證明身份。
政府方面援引民意調查支持計劃,Ipsos 調查顯示 57% 英國人贊成國民身份證計劃,Tony Blair Institute 的調查更指 62% 受訪者認同引入數碼身份證便利公共服務。支持者還以愛沙尼亞、丹麥等國的數碼身份證系統為例,稱其能減少官僚程序、防範欺詐,印度更因此每年節省百億美元福利開支。文化傳媒及體育大臣藍麗珊(Lisa Nandy)補充,計劃對合法居民免費,並會為無智能手機人士提供面對面支援。
然而反對聲浪更為洶湧。保守黨領袖柏丹諾克(Kemi Badenoch)直言不支持強制系統,指其無助阻止偷渡小艇;自由民主黨領袖戴維(Ed Davey)宣稱將「拼死反對」。北愛爾蘭 5 大主要政黨一致反對,首席部長奧尼爾(Michelle O’Neill)批評計劃「荒謬、構思不周」,涉嫌違反《貝爾法斯特協議》;蘇格蘭亦質疑「Brit Card」名稱強迫民眾認同英國身份。
民權組織與公眾的質疑集中於私隱與數據安全。人權組織 Liberty 指出,英國有 210 萬人無法上網,強制數碼證將排斥貧困者與長者;薩里大學專家伍德華德(Alan Woodward)警告,集中式數據庫會成為黑客「巨大攻擊目標」,而英國近期頻發托兒所相片洩露等數據事故。監察組織 Big Brother Watch 發起的反對請願已獲逾百萬人簽名,前內政大臣 David Davis 坦言對政府保護數據的能力缺乏信心,Ipsos 民調亦顯示 51% 受訪者憂慮數據安全。
這並非英國首次推身份證計劃。英國僅在二戰期間臨時推行身份證,1952 年廢除並視為恢復自由的象徵。前首相貝理雅(Tony Blair)2000 年代曾試推生物識別身份證,最終因反對聲浪於 2010 年被廢除。業界估算,本次計劃成本高達 12 至 20 億英鎊,德勤、BAE 系統等企業已獲億英鎊合約參與開發。目前政府計劃於今年稍後展開為期三月的公眾諮詢,明年初提交法案,其前景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