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的潛艇,包括 INS Arihant 和 INS Arighaat,搭載的是相對較小的 83 MWe 核反應堆,這限制了其潛伏時間並影響了任務的持續性。第三艘潛艇 INS Aridhaman 正在進行相同反應堆類型的試驗。相比之下,新提議的反應堆將產生強大的 200 MWe,預計將「翻倍」潛艇的作戰能力。這一升級將使印度下一代潛艇能夠在深海中長時間滯留,增強其作戰能力,使其能夠執行更長時間的任務。
S5 型潛艇代表了印度彈道導彈潛艇(SSBNs)的下一代,擁有高達 13,000 噸的巨型排水量。這些強大的艦艇將配備 12 至 16 枚 K-5 潛射彈道導彈(SLBMs),射程達 5,000 公里(約 3,106 英里)。印度旨在保護其在高度競爭的印太地區的利益,因此這一發展對於印度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有助於與中國日益增長的潛艇艦隊保持步伐。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潛艇部隊預計到 2030 年將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潛艇艦隊,超越美國。
印度政府對設計和開發核潛艇的重視,根植於其在核三位一體中的角色。這些潛艇提供了一個高度可存活和靈活的平台,用於發動報復或「第二次打擊」能力,這是核威懾的關鍵組成部分。核三位一體的海基部分補充了陸基部隊的能力和空軍的空基能力,確保即使在首次打擊中一或兩個部分受到損害,也能夠發動核反應。根據原子能委員會主席 A. K. Mohanty 在維也納第 69 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會議上的聲明,BARC 還在設計其他幾個反應堆,包括一個更大的 555 MWe 核反應堆和一個高溫氣冷卻反應堆,當與熱化學工廠集成時,可生產清潔氫。
同時,印度海軍也計劃發布四艘大型登陸平台船(LPD)的招標,這些艦艇將能夠發射固定翼海軍無人機,並作為擴展離岸作業的指揮和控制中心。這些措施顯示出印度在加強其軍事能力、提升國防科技方面的決心,與周邊國家的軍事競爭態勢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