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環境及生態局 23 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宣布,現屆政府將維持暫緩實施垃圾收費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將早前表示將於下周一(29日)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專題討論該計劃進展。這是繼去年 5 月政府首次宣布暫緩後,再度延續相關安排。
文件披露,政府委託第三方機構及社會各界開展的多項民意調查顯示,約七至八成受訪市民認為現階段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同時超過九成受訪者明確表示願意主動參與減廢回收。「設置更便利的回收設施」與「加強宣傳教育」成為市民最期待的兩大優先工作。
業界反對聲音同樣強烈。物業管理、飲食及清潔業等界別代表在過去數月多次向政府反饋,雖認同減廢回收的重要性,但當前面臨嚴重人手不足與經營壓力,強烈反對「急於實施垃圾收費」。環境及生態局坦言,從市民與業界反饋可見,現階段推行收費欠缺必要的社會支持。
局方特別強調,全球貿易戰與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香港正面臨多重挑戰,經濟轉型壓力顯著。在此背景下推行垃圾收費,可能為市民與商界帶來額外負擔,故決定「因時制宜」暫緩計劃。
對於暫緩期間的減廢舉措,政府提出四大行動方向:
- 其一,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市民養成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習慣;
- 其二,完善回收網絡,重點擴建「綠在區區」社區回收點與廚餘回收服務;
- 其三,深化行業協作,探索低衝擊環保措施;
- 其四,借助市場力量發展環境基建,推動綠色經濟轉型。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此前曾表示,支持政府「順應民意、實事求是的靈活做法」。
環境及生態局重申,暫緩垃圾收費並非放棄減廢目標,而是為了凝聚更廣泛社會共識。未來將持續跟進民意與業界需求,待配套設施完善、社會支持到位後,再評估計劃實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