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18日宣佈斥資5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Intel),持股比例超過4%,成為該公司主要外部股東之一,這筆投資也為英特爾注入急需的資金。《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單靠這筆資金與雙方的晶片合作協議,還是不足以讓英特爾重返昔日榮耀,真正關鍵在於企業結構上的重大調整。
《華爾街日報》稱,在晶片製造領域,英特爾早已落後於專注代工的台積電。儘管前執行長季辛格從2021年起積極推動代工業務,但在與台積電、三星的競爭中始終處於劣勢,導致去年虧損高達19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仍虧37億美元。就算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公開肯定英特爾的先進封裝技術,但對可不可以帶動代工業務成長卻語帶保留,顯示市場對英特爾轉型還是存在疑慮。
報道建議,英特爾應該要考慮分拆為晶片設計與製造兩個獨立部門,如此一來,輝達可與設計團隊合作開發CPU,再由台積電、三星或英特爾獨立代工廠生產,避免內部利益衝突。同時這樣的拆分也有助於吸引其他設計公司合作與投資人參與。但這條路將面臨財務壓力與複雜的融資挑戰,外界普遍認為,唯有透過結構性重組,英特爾才可能重新奪回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