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7 日,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當日一場圍繞加沙戰事的激烈辯論迅速引發全球關注。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者閻學通與以色列駐華使館國防武官舒山上校(Elad Shoshan)就以軍軍事行動的正當性展開針鋒相對的爭論,相關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焦點。
辯論現場:從平民死亡數到反恐邏輯的激烈碰撞
據現場記錄,閻學通在論壇發言中直指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 7 萬名平民死亡。他質問:「以軍應該射殺恐怖分子,而不是婦女和兒童。當你們朝平民開槍時,行動的正當性就蕩然無存。」為強化論點,他以銀行搶劫為喻:「若劫匪挾持人質,警方會先殺死人質嗎?」
面對質疑,舒山上校否認以軍刻意傷害平民,強調「我們已盡可能避免平民傷亡」,並將衝突根源歸咎於「哈馬斯扣押人質未釋放」。他反問:「戰爭不會停止,直到恐怖組織釋放所有人質,請問該如何對待不遵守國際法的恐怖組織?」
閻學通當場駁斥:「除了部分以色列人,沒有人相信這種宣傳。」他強調,國際社會對加沙局勢自有判斷,「7 萬平民不是恐怖分子,這一事實不以以方說法為轉移」。他進一步建議,以色列應通過聯合國斡旋,接受「兩國方案」,與巴勒斯坦合作打擊恐怖主義,才是長久之計。
現場中國記者觀察到,雙方爭論期間氣氛緊張,舒山上校多次搖頭表示不認同,而與會者紛紛錄影,相關片段隨即通過社交平台擴散,登上多國熱搜。
國際背景:聯合國決議與加沙人道危機的現實映照
此次辯論恰逢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加沙行動批評升溫之際。聯合國大會上周以 142 票贊成、10 票反對、12 票棄權通過法國與沙特阿拉伯提出的決議,明確支持「兩國方案」,並勾劃巴勒斯坦「不可逆轉」的建國路線。巴勒斯坦代表在表決後表示,該決議為「打開和平之門」提供了路線圖,而以色列代表則批評決議「讓哈馬斯成為最大贏家」。
據加沙當地衛生部門數據,長期軍事行動已導致當地人道危機加劇。閻學通在辯論中提及的 7 萬平民死亡數字,雖未獲以方確認,但國際媒體此前披露的以軍內部數據顯示,加沙死者中逾八成為平民,這一比例在近幾十年戰爭中極為罕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亦指出,2025 年 5 月以來,僅加薩民眾在領取人道物資時就有近 1,400 人遇襲身亡。
學者立場:從學術研究到現實呼籲
作為清華大學資深國際關係學者,閻學通的言論備受關注。他早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政治學博士學位,近年多次就國際格局發聲。此次在香山論壇上,他不僅聚焦加沙問題,更呼應聯合國決議精神,強調「政治解決才是結束巴以衝突的唯一途徑」。
針對舒山上校提出的「反恐困境」,閻學通重申:「打擊恐怖主義不能以傷害無辜為代價。」他認為,以色列若持續忽視國際社會共識,執行現有軍事路線,只會加劇仇恨循環。這一觀點與聯合國大會決議中「結束占領、建立巴勒斯坦國」的主張形成呼應。
論壇影響:多元聲音碰撞中的全球安全思考
本屆香山論壇以「共護國際秩序,共促和平發展」為主題,吸引 100 餘國及國際組織的 1800 餘名代表與會。閻學通與舒山上校的辯論恰體現了論壇的包容性 —— 正如英國學者所言,「沒有一個論壇能同時容納烏克蘭、北約與俄羅斯代表發聲」。
隨著辯論片段在全球傳播,網友對加沙平民命運的關注持續升溫。有網民評論:「銀行搶劫的比喻直指核心 —— 反恐絕不能成為濫殺無辜的藉口。」而國際輿論更聚焦於聯合國決議能否成為轉機,推動巴以回到談判桌前。
目前,加沙戰事仍在持續,而香山論壇上的這場辯論,已超越單一事件本身,成為國際社會反思戰爭正當性、呼籲政治解決的縮影。正如閻學通在辯論最後強調:「事實不會被掩蓋,和平之路唯有透過合作與尊重國際法才能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