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8月15日美俄阿拉斯加峰會結束時,特朗普表示,他目前「無需立即考慮」對中國等俄能源買家實施報復性關稅。他還補充說,他可能在「兩三周內」需要重新考慮這一問題。
與此同時,特朗普加大了對歐洲的壓力,要求其完全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然而,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仍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進口。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也是俄氣買家。其中,憑借其廣泛的港口基礎設施,法國已成為俄羅斯液化天然氣(LNG)進入歐洲的主要入口。
歐盟被曝計劃在2027年底前全面禁用俄羅斯天然氣,這一政策遭到法國和比利時的反對。法國和比利時呼籲歐盟在做出決定之前,需要對此舉的經濟和法律後果有更多的保證。
根據數據追蹤機構Kpler的數據,去年,法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這四個國家進口了1677萬噸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占歐盟進口總量的97%,也占俄羅斯全球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金融時報》還提到,在歐盟,「二級制裁」具有爭議性,需要27個成員國一致支持。同時,歐盟不願對印度採取類似美國的「二級制裁」措施,因為這與其深化與印度貿易關系的努力相悖。歐盟也不敢對華制裁,因為擔心中方報覆,且中國是歐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歷史證明,美西方制裁不會影響中方能源戰略。
8月份,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答美國「二級制裁」相關問題時指出,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缺乏國際法依據、沒有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非法單邊制裁。我們敦促美方摒棄動輒訴諸制裁的錯誤做法。各國同伊朗在國際法框架內開展正常合作正當合理。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