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協議將顛覆LNG市場 美國供應商慌了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綜合外媒報道,9月3日,彭博社刊文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上任第一天就承諾將建立美國在全球的能源主導地位,但七個月後,這一目標面臨威脅,因為中俄蒙同意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9月2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宣布,中俄蒙已簽署關於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備忘錄。3日晚,普京證實此事,並稱大家都對此很滿意。報道援引專家分析稱,中國是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正在展示其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力,「而這將徹底顛覆全球市場」,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行業及其金融交易架構預計將受到衝擊,中方正傳達出一個信號,即中方不再需要美國LNG。

普京談「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

「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線路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俄新社報道,北京時間3日晚,普京結束訪華行程返俄前,在北京召開記者會。普京表示,俄中雙方已就「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達成共識。他說,「大家都很滿意,大家都對這個結果感到高興」,並稱該協議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雙方(俄羅斯和中國)多年努力的成果。普京向記者表示:「當然,『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將為我們的中國朋友創造競爭優勢,因為他們將以合理的市場價格獲得俄羅斯的天然氣產品。」

普京還強調,這份天然氣新協議對兩國均有利,不存在「一方施舍另一方」的情況。「這是一份互利共贏的協議。協議的執行遵循市場原則,且是符合該地區特點的市場原則,」普京補充說,「順便說一句,天然氣價格也並非依據當前即時價格確定,而是按照一套特定公式計算得出。這套公式完全客觀,且以市場變量為基礎。」

此前一天(2日),米勒宣布,俄羅斯和中國已簽署關於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具有法律約束力備忘錄。他表示,管道建成後,俄羅斯將每年經蒙古國向中國運輸多達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他還稱,天然氣價格將低於俄氣目前向歐洲客戶收取的費用。

9月2日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就相關提問回答稱,中俄一貫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包括能源在內的各領域務實合作。「關於你提到的具體項目,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了解。」

美國供應商要慌了

圖為中國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新華社)

美媒緊密關注中俄兩國動向。彭博社認為,近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在抵制俄羅斯能源,美國則借機大發「能源財」,但「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的推動意味著這些抵制努力將“功虧一簣”。

截至目前,「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的諸多細節尚未公布,但彭博新能源財經估計該管道可能在2030年後啟動。據預測,到2030年代初,俄羅斯天然氣可能占中國需求的20%,高於目前的約10%。

報道稱,這一協議或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為期四天的訪華「最引人注目的成果」,表明「俄羅斯與其最重要的消費者——中國的紐帶無疑已進一步收緊」。

「地緣政治信息意義重大,」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中國研究負責人米哈爾·梅丹表示,「俄羅斯需要天然氣買家,並長期談論向東轉向,這將是其天然氣的重要出口渠道。」梅丹還提醒說,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行業及其金融交易架構預計將受到衝擊。

「鑒於中國是LNG的最大進口國,這將徹底顛覆LNG市場,」華爾街投資機構伯恩斯坦分析師尼爾·貝弗里奇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對於那些仍在規劃中的LNG項目,這將是一個重大負面因素。」

報道提及,「西伯利亞力量-2」對俄羅斯來說至關重要。隨著歐盟尋求到2027年底禁止俄羅斯燃料進口,俄羅斯能源急需找到替代買家。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資深專家塔季揚娜·米特羅娃表示,為達成協議,俄羅斯或向中國提供較低價格。她說:「這意味著盈利能力存疑,但對莫斯科來說,展示其仍有大型長期出口渠道比利潤更重要。」米特羅娃指出,這一前景將震動白宮和美國LNG開發商,因為這表明中方不再需要美國能源。

中國和美國分別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買家和賣家。數據顯示,美國2024年LNG出口量達到8690萬噸,較2023年增長2.8%。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LNG進口量達7132萬噸。

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令雙方開始在液化天然氣領域「脫鉤」。報道提及,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份額相對較低。去年,中國僅有6%的液化天然氣來自美國,低於2021年11%的峰值。中國買家已超過六個月未進口美國LNG,不斷刷新五年以來的間隔紀錄。

專家:中國不在乎西方怎麽想

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拍攝的科維克塔天然氣氣田鉆井平台。(新華社)

彭博社援引消息稱,俄羅斯LNG行業發出的韌性信息同樣響亮,本周早些時候,一艘來自受美國制裁的北極LNG 2出口項目的首航貨船停靠中國。報道稱,海運發貨是俄羅斯尋找新市場的關鍵杠桿。但在2023年底,俄羅斯諾瓦泰克股份公司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此後一直難以找到買家。有消息人士表示,近期,他們被告知特朗普政府可能放松對該項目的制裁,以推進烏克蘭和平談判。

據透露,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會晤,被解讀為「特朗普並不認為俄羅斯是孤立國家」。會談數小時後,北極LNG 2項目開始準備發貨。有消息人士稱,在阿拉斯加會晤結束後,諾瓦泰克股份公司再三保證「美國暫時不管這事兒」,緊接著幾艘裝載LNG燃料的船只從俄羅斯駛向中國,並在數日前抵達中國南部港口並卸貨。

中俄能源合作是兩國務實合作的重要基石,能源貿易占中俄貿易總額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俄總統普京今年1月宣布,俄羅斯是中國原油、天然氣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中國也是俄羅斯能源資源的最大消費國。

中俄2006年簽署《關於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兩國計劃修建東西兩條天然氣管道,其中西線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2」)計劃經過阿爾泰地區,預計全長2000餘公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已於2019年正式投產通氣,去年12月全線貫通,而西線管道建設至今尚無進展。

「今日俄羅斯」(RT)此前稱,該項目出現延誤,主要是因為中俄兩國在供氣價格、管道線路方面尚未達成一致。據介紹,該項目有兩條線路方案,一個是過境蒙古國鋪設管道,另一個方案則是讓管道從俄羅斯直通中國,途經俄羅斯邊境小鎮後貝加爾斯克。前者可使管道縮短1000公里,但也代表著一筆額外的過境費。

據悉,若最終得以開通,「西伯利亞力量-2」預計將每年從俄羅斯向中國輸送多達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俄媒分析,在西方制裁和歐洲需求減少的背景下,俄方正寄希望於這條管線實現能源出口市場的多元化。俄方曾展望,「西伯利亞力量-2」或有望取代「北溪-2」管道。

9月2日,中俄蒙同意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後,路透社援引專家分析稱,這一合作動態凸顯出,盡管西方多次要求中國減少與俄羅斯的深度合作,但中方並未理會此類訴求。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中俄關系專家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表示,「這份協議表明,中國對該管道及俄羅斯能源資源感興趣,但這還不是最終交易。」

他認為,歐盟計劃到2027年前全面停止使用俄羅斯能源,鑒於俄羅斯對歐出口幾乎沒有恢覆可能,因此任何協議都將更有利於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加速推進經濟脫碳、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過能源多元化實現能源獨立。

「『西伯利亞力量-2』項目相關消息的宣布,是能源地緣政治領域的重大轉折點,」梅丹指出,「這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中國不再關心西方的看法,而且中國並不孤單。」

 


LNG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