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爭霸賽 中國著力推動科技產業應用領域比美國高明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美國《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8月30日報道,關注到了中美兩國在AI領域的發展路徑。報道稱,中國對人工智能(AI)有著不同的願景,或許更高明。美國正投入數十億美元並消耗數千兆瓦能源,急於在AI的下一個進化飛躍中超越中國,一些人認為,這一飛躍如此巨大,以至於其威力將堪比原子彈,足以改變全球秩序。與此同時,中國正進行一場不同的競賽,隨著人們對AI泡沫的擔憂日益加劇,中方正制定一項務實的替代方案,以應對矽谷對超級AI的追求。自近三年前OpenAI的ChatGPT發布以來,矽谷已投入巨資,追逐AI的「聖杯」——能夠匹敵甚至超越人類思維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一些熱衷者宣稱,這將為美國帶來不可逾越的軍事優勢,幫助治愈癌癥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並使人類無需再從事會計和客服等日常工作。相比之下,中方最近對AGI表態不多,相反,正推動中國科技產業「堅定面向應用領域」——開發能夠提升中國生產效率、易於市場化推廣的實用型低成本工具。

7月27日,人形機器人在展覽現場為參觀者提供爆米花和飲料服務。(新華社)

《華爾街日報》認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願景代表著一場賭注巨大的正面交鋒,而正如越來越多的矽谷人士所相信的那樣,如果AGI當前仍遙不可及,那麽中國將有能力在這場全球競爭中搶占先機,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形式的AI,並將其應用推廣到全球。據報道,在中國本土,類似ChatGPT技術支撐的AI模型已獲得批準,正被用於考試閱卷、改進天氣預報、警力調度以及為農民提供輪作建議等方面。清華大學正推出一所「AI醫院」,在那里,人類醫生將獲得掌握最新疾病數據的虛擬同事輔助。智能機器人正被部署到自動化「黑燈工廠」運行,並在織機上檢測紡織品的瑕疵。「他們認為,影響深遠的AI應用並非未來理論上的東西,而是當下就能利用的東西,」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前官員朱利安·格維茨(Julian Gewirtz)說道,他曾在拜登政府時期專門負責與中國的科技競爭。

《華爾街日報》稱,當前,也有美國科技公司正利用AI開發大量務實應用。比如,谷歌已將其最新的Pixel智能手機連接到網絡進行實時翻譯;而美國咨詢公司正使用AI代理制作PPT演示文稿,並為客戶總結訪談內容;其他公司則將其用於改進藥物研發和食品配送。

然而,與美國基本上放任該行業自行發展不同,中方正在全力支持其願景。今年1月,中方已創建了國家人工智能基金,總規模達600.6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持初創企業。此後,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資助計劃,而各城市也發布了AI發展規劃,作為「人工智能+」行動的一部分。

8月26日,「人工智能+」行動迎來重要進展,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對外發布,明確了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重點方向。這份文件呼籲加大力度將AI融入科技研究、產業發展和其他領域,到2030年「全面賦能」中國經濟發展。此外,中國也更加積極地擁抱可供用戶免費下載和修改的開源模型,使中國企業能夠更經濟、更輕鬆地圍繞該技術開展業務。這種做法正在幫助中國AI在全球傳播,這一趨勢已促使矽谷也紛紛效仿。

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資料圖片)

《華爾街日報》提到,不同的是,許多美國科技巨頭堅信,能夠超越人類的機器將徹底改變科學,開辟全新的研究領域,並改變美國軍事格局。一些科技行業人士預測,超級AI最早可能在2027年到來。Meta、谷歌和OpenAI等公司正在競相投入巨資,爭奪搶占先機所需的人才、數據中心和能源。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還遞交了一份報告,建議美國啟動一個類似於「曼哈頓計劃」的AI研發項目,用於資助和支持AGI的發展,以確保美國贏得這場競賽。

不過,OpenAI今年8月發布了備受期待的GPT-5模型,該公司最初將其吹捧為邁向AGI的重要基石,但卻讓許多用戶感到失望。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承認,GPT-5的推出過程坎坷,此後一直試圖抑制對AGI議題的炒作,並警告AI投資泡沫的可能性。

其他矽谷科技巨頭也紛紛開始動搖,這讓人們認為,中國的做法可能更有意義。「AGI何時才能實現尚不確定,」谷歌前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和科技分析師賽琳娜·徐(Selina Xu,音譯)最近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如果一味追求這一目標,我們的國家可能會落後於中國,因為中國對創造足以超越人類的強大AI的關注度遠不及美國,而更專注於利用我們現有的技術。」

谷歌前首席執行官施密特(新華社資料圖片)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傑弗里·丁(Jeffrey Ding,音譯)表示,鑒於追求規模化的投資回報日益不確定,中方這種選擇就顯得更加合理。「你讓技術領先者(指美國)承擔探索成本,然後你嘗試成為快速跟隨者,或者成為優化實施的國家。」他說道。他認為,就像互聯網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破滅和多年的發展才得以重塑全球經濟一樣,AI領域的勝負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分出高低。

當地時間8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刊文分析稱,與美國巨頭們爭先豪擲千金,試圖破解競爭對手的專有模型(proprietary model)不同,中國企業則在進行一場截然不同的戰爭。在斯坦福大學AI專家、「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口中,這是中國大語言模型(LLM)開發者之間關於誰更開放的「達爾文式生死之爭」。

《經濟學人》指出,在今年發布的各類智能測試中,中國開源領域模型的表現均優於Meta等美國企業推出的同類模型,且其能力正不斷逼近頂尖專有模型。文章認為,中國開發者的競爭熱情,應該給西方敲響警鐘。以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為例。其首席執行官奧特曼近日接受采訪時承認,中國的「開源之戰」給OpenAI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迫使其改變了模型的發布策略。

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總部位於西雅圖)的阿里·法哈迪(Ali Farhadi)也向《經濟學人》指出,中國企業正全力以赴,公開發布他們最優質的模型;而美國企業熱衷於將「閃亮的新事物」牢牢攥在手里,作為專有資產。他直言不諱,「盡管這麽說讓人難以接受,但我確實認為我們現在(在開源領域)已經落後了。」


相關推薦

「中國製造」將成為高品質象徵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