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四名瞭解相關討論情況的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提議讓中國在戰後向烏克蘭部署軍隊擔任維和人員。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明確回應表示,有關報道不屬實,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但西方媒體的炒作仍在繼續。
這些知情人士聲稱,上周在白宮同歐洲多國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舉行的會議上,特朗普提出,作為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的一部分,可以邀請中國派遣維和人員,對烏克蘭長達1300公里前線沿線的「中立區」進行監督。這一想法遭到歐洲多國政府的反對。
當地時間8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四名瞭解相關討論情況的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提議讓中國在戰後向烏克蘭部署軍隊擔任維和人員。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明確回應表示,有關報道不屬實,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但西方媒體的炒作仍在繼續。
這些知情人士聲稱,上周在白宮同歐洲多國領導人和烏克蘭總統舉行的會議上,特朗普提出,作為與俄羅斯達成和平協議的一部分,可以邀請中國派遣維和人員,對烏克蘭長達1300公里前線沿線的「中立區」進行監督。這一想法遭到歐洲多國政府的反對。
報道還稱,這意味著特朗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最初提議表示支持。俄方曾提議支持中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其他成員國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以確保此類保障系「平等且不會針對俄羅斯」。白宮對此予以否認。特朗普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回應表示,這一說法不實,同時補充道,「從未討論過有關中國維和部隊的相關事宜」。
當地時間8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多名歐洲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多方會晤,核心議題即「戰後西方如何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特朗普在會後表態稱,美國將幫助保障烏克蘭安全,但排除了派遣美軍駐紮的可能性,僅表示美國可能提供空中支援作為和平協議的一部分。
《金融時報》指出,特朗普一直推動俄烏雙方達成和平協議,但俄烏兩國在戰後領土控制權等關鍵細節上仍存在巨大分歧。
報道稱,美國、烏克蘭和歐洲主要國家的高級軍事和政治官員,此前已討論過一套方案,其中涉及建立一個由中立維和部隊巡邏的非軍事區作為俄烏和平協議的第一層架構。
而早在2022年春天,俄烏於伊斯坦布爾舉行的早期談判中,俄方代表就在安全保障框架的相關討論中,首次提出了「邀請中國維和部隊參與其中」的想法。
俄方當時的提議是,簽署未來和平條約的「擔保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和俄羅斯,將在烏克蘭遭遇新的攻擊時為其提供防禦支持;烏方則認為這種安排是「不可接受的」,因為俄羅斯提議所有擔保國必須一致同意才能採取應對措施,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對任何軍事干預都擁有否決權。最終,在西方攪局下,伊斯坦布爾談判流產,這一提議便也不了了之。
直到最近,特朗普與普京舉行阿拉斯加歷史性會晤後,俄羅斯方面再次提出,中國可成為和平協議框架下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擔保國之一。
上周,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俄方支持為烏克蘭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同時不排除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以及中國提供所謂保障。然而,澤連斯基宣稱,「不需要中國作為提供安全保障的國家」。他聲稱,中國「未能阻止」戰爭爆發。
對於烏方言論,中國外交部22日已回應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一貫光明磊落,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有關各方對此是清楚的。「我們認為,各方應當本著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推動烏克蘭危機的政治解決。中方願意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早些時候,對於是否願意成為烏克蘭安全的保障者,我外交部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中方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推動危機的政治解決。
澤連斯基的不當涉華言論也引發國際社會的批評。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提及此事時,批評澤連斯基的發言缺乏考量、過於輕率。
「(他這話說的),好像中國就應該出手並阻止戰爭發生似的!避免戰爭的責任本來就在於他們自己,」盧卡申科斥責道,「而且必須明確一點,如果沒有中國這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參與及其提供的保障,要在世界任何地區實現持久和平都將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澤連斯基說話前應三思而後行,不該如此輕率。」
當被問及白俄羅斯是否可能成為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國時,盧卡申科回答說,「有人私下向我提出這一想法時,我不禁反問:為另一個國家提供這樣的安全保障,真的符合我們的利益嗎?」
在烏克蘭安全保障問題上,俄羅斯與歐洲分歧巨大,後者堅持烏克蘭必須得到「強有力的安全保障」,包括向其境內派遣軍隊,被俄方斥責沒有為和平協議貢獻出「任何建設性意見」。
據《金融時報》報道,烏克蘭對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的參與表現出了開放態度。今年三月以來,俄烏官員在伊斯坦布爾舉行了三輪和平談判,但除了大規模的戰俘交換外,未能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當地時間3月28日中午,緬甸中部發生了里氏8.2級強烈地震,震中位於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的實皆省。
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28日透過國家電視台宣布,此次強震造成嚴重傷亡,首都奈比多、最大城仰光和第二大城瓦城陸續傳出災情。
緬甸發生強震,中國第一時間啟動人道救援行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緬甸領導人敏昂萊致慰問電,並提供1億元人民幣緊急援助,中國多支救援隊也抵災區。相較之下,美國的援手卻不見蹤影。
美國副總統萬斯與妻子烏莎3月28日訪問格陵蘭。美國駐當地官員試圖挨家挨戶邀請當地民眾與烏莎進行交流,卻遭到拒絕。萬斯夫婦最後取消大部份行程,只是在美軍的皮圖菲克太空基地逗留3小時就草草結束訪問。
據《華爾街日報》28日爆料,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妻子曾兩度出席討論敏感國防機密的涉外高層會議。使得正受加密聊天軟體「Signal」群組洩密案困擾的赫格塞斯面臨辭職與接受調查壓力。
太平洋島國湯加3月30日發生 7.1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里,暫未收到人命傷亡及建築物損毀報告。湯加氣象部門發布海嘯警報,呼籲處於受威脅地區的民眾移往更內陸地區或高地。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駐緬甸大使館3月31日確認,緬甸強震中中國公民有1人遇難,15人受傷。
據英國《泰晤士報》3月30日報道,德國私營航天企業研製的「光譜」(Spectrum)火箭當天從挪威安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行約30秒後發生爆炸墜毀,使歐洲爭霸太空的努力再一次受挫。這次發射亦是除俄羅斯以外,歐洲大陸首次進行的火箭發射任務。以往歐洲航天局發射火箭和衛星,都是在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