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中國的稀土儲量最高,為4400萬噸,幾乎占全球9000萬噸總儲量的一半。而澳大利亞以570萬噸位居第四,僅次於巴西和印度。美國以190萬噸位居第七。
據《南華早報》8月10日報道,印度和澳大利亞近期正在談判,探索在2022年啟動的關鍵礦產投資夥伴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合資企業,這些合資企業不僅涵蓋採購,還涵蓋對汽車、電子和國防領域至關重要的稀土元素的協同加工。報道稱,在這場爭奪競賽中,印度和澳大利亞正日益接近建立戰略礦產夥伴關系,將自身定位為制衡中國主導地位的力量。中國占全球稀土礦開採量的60%以上,加工產量約占90%。
近年來,印度一直在加大外交力度,以鞏固其自身的稀土供應鏈。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將自己定位為關鍵礦產的領先替代供應國,力圖打破中國在全球市場的壟斷。然而,美國在稀土領域想要澳大利亞幫上一把,恐怕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仍需要許多年時間。
比如,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年8月曾報道稱,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伊盧卡資源公司(Iluka Resources)近年來累積了大量稀土庫存,但這只是較簡單的部分,稀土的加工或精煉則是另一項挑戰。該公司負責人稱,雖然建設精煉廠已在計劃中,但這座精煉廠還需兩年時間才能建成並投入運營。
《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也曾報道,在拜登政府時期,澳大利亞石墨礦企「西拉資源」(Syrah Resources)多批次接連獲得美國政府上億美元的貸款,但隨著中國穩穩占據關鍵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這些協議和項目或推遲生效,或被迫暫停運營,致其損失慘重。
今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世界高舉「關稅大棒」,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華關稅曾一度高達145%。隨後,中方立即出台系列措施精準反擊,除加徵關稅外,還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英國《金融時報》當時曾援引業內人士透露,中方正在建立出口許可制度。2024年12月,中國還曾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曾表示,在稀土問題上,中方的政策符合國際慣例。我們願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繼續加強出口管制領域的對話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與安全。
6月7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依法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體現了堅持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一貫立場。
發言人指出,稀土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中方注意到,隨著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各國對中重稀土在民用領域的需求量正持續增長。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充分考慮各國在民用領域的合理需求與關切,依法依規對稀土相關物項出口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已依法批準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並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發言人說,中方願就此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家的出口管制溝通對話,促進便利合規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