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媒體報道,從1990年代開始,解放軍將短、中程彈道飛彈作為攻台的主要工具。台灣因此向美國採購昂貴且數量有限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近年來已將戰術升級,改以成本相對低廉的「遠程火箭砲」 (簡稱遠火)來取代高價的彈道飛彈,用以瓦解台灣的防空防禦。
過去,解放軍倚賴東風11、東風15等彈道飛彈作攻台準備,但這類飛彈造價高昂,數量也相對有限。現在,解放軍已將射程較短的傳統火箭砲放大,並加上簡單的導引裝置,使其成為可精準打擊戰略戰術目標的「遠火」。台軍事專家表示,這些遠火的成本遠低於彈道飛彈,代表解放軍可以同時發射大量火箭對台灣本島進行飽和攻擊。
解放軍在歷次對台軍事演習中,都會動用多種遠程導引火箭,甚至已在東部戰區的集團軍下成立了專門的「遠火旅」,數量預計還會繼續增加。這項發展對台灣的防禦造成了嚴峻的挑戰。
專家認為,當大量且低廉的遠火對台灣造成巨大威脅時,應否發射造價極高且數量有限的愛國者飛彈去攔截,成為兩難。一枚愛國者飛彈造價6000萬台幣至1.2億元,「用愛國者飛彈去攔截這樣的火箭,那豈止是不對稱,它是反不對稱,這本帳非常不划算。」他直言,如果為了攔截低廉的遠火而大量耗費昂貴的愛國者飛彈,肯定是一筆虧本生意。這種「不對稱」的新戰術讓台灣的防禦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