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以及「用經濟力量吞並加拿大」的威脅激怒了加拿大人。他們將美國酒類下架,並抵制美國旅行。持續數月的抵制行動嚴重打擊了依賴加拿大遊客的美國地區。美國官員稱,這讓特朗普頗為惱火。
7月31日,美方公告聲稱,由於加拿大未能就控制芬太尼和其他違禁藥物流入美國一事與美國合作,反而對美國採取報復措施,美方認為有必要對加拿大商品加徵關稅。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數據顯示,2024財年,美國邊境巡邏隊在陸路邊境查獲的芬太尼中,僅有不到0.2%來自北部邊境。即便如此,加拿大仍在去年12月宣布了一項9億美元的邊境計劃,並在今年任命了一名芬太尼事務負責人,以回應美國的關切。
「用芬太尼作為理由,比加稅決定本身更荒謬。」加拿大獨立企業聯合會主席凱利(Dan Kelly)諷刺道。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上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加拿大的乳製品供應管理體系是特朗普可能加稅的另一個原因。
7月31日,在卡尼宣布將有條件地承認巴勒斯坦國後,特朗普立即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威脅,稱卡尼的決定將使加拿大與美國更難達成貿易協議,但不到24小時後,他又表示這或許並非無法逾越的障礙。
「那家伙今天說一套,明天睡醒,思路一變,又會轉向另一套。」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呼籲卡尼進行報復。安大略省經濟約占加拿大GDP的40%,是該國的工業中心。福特認為,加拿大應對美國鋼鐵和鋁進口徵收50%的反制關稅。他在「X」上寫道,「加拿大不應該接受任何不合適的協議。現在不是屈服的時候。我們需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他強調,加拿大擁有美國所需的一切:石油和天然氣、關鍵礦產、鋼鐵和鋁、電力、鉀肥和鈾,是美國最大的客戶,並保障著數百萬美國人的就業。加政府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本國影響力,在美國關稅面前保持強硬姿態。
加拿大最大私營部門工會「加拿大汽車工人聯合會」全國主席佩恩(Lana Payne)呼應了福特的觀點,稱加拿大有籌碼,必須利用這些籌碼,「因為任何認為對方會停止索要讓步的人都該清醒清醒」。
加拿大商會高管霍姆斯則提醒說,報復可能適得其反,應「極具針對性和精準性」,以避免進一步損害加拿大企業。
8月1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對貿易夥伴設定的關稅談判最後期限。截至目前,包括英國、日本、韓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同特朗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和歐盟也達成一項框架貿易協議。
目前,加美將如何打破僵局仍不明朗。負責談判事項的加拿大內閣部長勒布朗(Dominic LeBlanc)在接受加媒採訪時強調,加拿大一直明確表示只會接受合適的協議,「未來幾周,我們將繼續與美方磋商,力求達成一份能讓我們處於更有利地位的協議」。
勒布朗還向記者透露,下周他將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進行通話,並希望雙方能在8月舉行會面。「談判大門並未關閉,始終敞開,對話仍在繼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