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公
筆者期待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供應鏈的“安全錨”,以創新活力與制度彈性引領全球資源配置與技術變革。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科技突破、區域融合與國際化佈局為抓手,化挑戰為機遇,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提升“卡脖子”材料與技術的自主能力,以及重塑全球供應鏈規則,大灣區將在“雙重循環”格局中彰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並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據新華社華盛頓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1日(當地時間)下午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提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為下一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美媒當天稍早報道稱,特朗普將解除在「群聊門」泄密事件後飽受爭議的華爾茲的職務。
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 為的是謀取自身利益,類似的貿易博弈早有先例。「硝烟戰」(1840 年英國挑起鴉片戰爭,用槍炮打開中國市場)、匯率戰(1985年的「廣場協議」推高日本物價)、「禁運」(1950 年對中國的全面禁運切斷貿易往來)、「科技戰」(拜登任期對中資企業列黑名單、實施技術封鎖)等。
香港的轉型之路需以「制度彈性+創新活力+執行效率」為基石,筆者建議通過三階段協同實現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則制定的跨越。短期以金融穩定與供應鏈替代化解危機,中期以科技自主與區域協同重構競爭力,長期則以人民幣國際化與全球規則參與引領升級。整合「石油人民幣」結算、區塊鏈供應鏈管理及科技沙盒等創新工具,香港不僅能抵禦貿易脫鉤衝擊,更可成為國家「雙循環」戰略下的全球資源轉換器,在國際變局中鞏固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妳又何須時時刻刻在他面前那麼強勢呢?
西班牙和葡萄牙4月28日遭遇大規模停電,影響超過5000萬伊比利亞半島居民,交通、通信、醫療等關鍵領域一度癱瘓,法國南部等周邊地區亦受短暫波及。
筆者深信,透過「釋放存量、技術革新、制度公平、金融創新」四維改革框架,香港有望於2029年前將公屋輪候時間穩定壓縮至三年以下。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套透明、具包容性的監管體系,凝聚社會共識,真正回應基層住屋需求,將居住正義從理念轉化為可實踐的社會契約。
由小去培養學習的動力
踏入四叔李兆基先生靈堂的一刻,往昔歲月的記憶瞬間湧現,那些與先生相處的珍貴片段,在腦海中愈發清晰,每一幕皆滿載溫暖與敬意。
美國國債危機的根源在於內政失能,而不是貿易逆差。美國沉迷於關稅數字遊戲,歷史將證明唯有直面福利與稅制的深層問題,才能終結債務惡性循環。關稅不僅無法挽救經濟,反而會加速美國霸權的衰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與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僅彼此相互促進、緊密關聯,更是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關鍵驅動力。
在全球高密度城市群競逐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香港北部都會區正以綠色債券為支點,撬動一場融合金融創新、科技賦能與制度突破的治理革命。香港可利用AAA信用評級與大灣區協同優勢,構建「雙幣種綠債+智能合約+社區共治」的創新框架,破解生態項目融資困局,提供「發展-保育」平衡的香港方案。
筆者最近邀請一位資深攝影師出任一課客席講師,與這位攝影師交流當中發現做攝影是很有療癒人心的工作,將人性真情流露的每一刻永世流傳。
筆者期待當資助性房屋的階梯真正理順,香港房屋政策的重心從「供應達標」進一步轉向「價值共享」。香港未來通過嚴謹的制度設計去實現累進方案,讓沉睡的公共資產轉化為社會活力資本,幫助基層居民在保有居住安全的同時,推動經濟增長,實現更大的社會目標。社會公平將駕馭市場;並非均貧,而在於共富。香港若能以嚴格監管為前提,置業階梯理順後,有序釋放公屋價值既可貢獻庫房,亦必將為「由治及興」的典範。
新界北為的未來的重要發展,應適當考慮制度創新將「北都願景」從藍圖化為現實。真正的發展,始於對土地敬畏,終於對多元價值的包容。
情緒價值與AI對戰
香港房屋政策需在效率與公平間尋求動態平衡。當局應積極推行結構改革,解決市民居住問題。唯有敢於觸碰既得利益,將「分配正義」置於「供應數字」之上,透過立法保障居住權、加速土地開發、強化風險管控,方能重建社會契約,讓每個家庭看見向上流動的希望。
「美國優先」及沉溺於「例外主義」迷思,其終將淪為「21世紀的經濟孤島」;緬甸地震中,中國救援隊以生命至上踐行國際責任;而美國的「關稅核彈」卻在製造更多人為災難,全球領袖應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生邏輯超越零和博弈。 中方的「不予理會」恰是對霸權最理性的否定。 美國霸權的黃昏,始於對內政失能的漠視,終於對國際責任的背棄。全球共治之道,唯在平等與包容中尋得。
近日國泰航空宣布禁止機組人員攜帶外置充電器(俗稱「尿袋」)登機,此舉引發了不少討論。雖然民航處從2025年4月7日起實施新規定,限制乘客在航班上使用充電寶及禁止將其放置於行李架,但國泰的措施更進一步,完全禁止機組人員攜帶,這樣的規定是否過於嚴苛,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