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崛起到美蘇冷戰的終結──從歷史看今日中國太空軍事的崛起

今日,當中國以「北斗導航」、「神舟飛船」與「東風彈道導彈」挑戰美國太空霸權時,歷史仿佛再度回到冷戰舞台。(圖:新華社)
美國的崛起來自其總體生產力超過三個軸心國的總和,龐大的戰略物資、裝備、戰機與艦艇橫跨太平洋與大西洋,最終助盟軍贏得勝利。(圖:網絡翻攝)
蘇聯率先發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一號」,震撼全球,但美國憑藉強大的經濟體系與軍民融合的開放策略,最終取得全面優勢。(圖:維基百科)
北京終於意識到,若沒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國家安全將永遠受制於人。這成為中國推動「北斗導航系統」與「神舟載人航天計畫」的歷史轉折點,也開啟了中國軍事「太空化」的時代。(圖:新華社)
美國的秘密太空飛行器「X-37B」可自主飛行超過908天;中國的「神龍」太空機也已達276天。這兩款載具被視為太空版的戰機,其軌道操作與載重量均屬最高機密。(圖:新華社)
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中國的「東風 - 17」與「鷹擊 -21」導彈已超越美軍同類型武器,成為威懾第一島鏈的關鍵。而在人類太空探索層面,火星與月球計畫亦隱藏著深層的軍事與戰略意涵。(圖:新華社)
但若將時間拉長至十年以上,中國因有更公平開放的生活環境,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又培育大量本土的數理工程大學生,軍民融合與集中資源的優勢,將可能改寫太空競賽的版圖。(圖:新華社)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