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的昂貴代價與戰略現實:從台灣潛艦計畫看中美海軍對比

台灣首艘自造潛艦「海鯤號」(Narwhal)是一項橫跨七國合作的軍事計畫。由美國軍火商提供魚雷、潛射導彈的戰鬥系統與聲納裝備。(圖:視頻翻攝)
「海鯤號」的總造價約為新台幣 493 億至 523 億元(約 16.4 - 17 .4億美元),相當於日本先進的「蒼龍級」潛艦造價近三倍。(圖:視頻翻攝)
因為台灣從未建造過驅逐艦,更無潛艦製造經驗。為推動首艘潛艦計畫,必須先投入巨額經費添購專用設備與工具機,並支付技術授權與顧問費用,這些費用幾乎全部集中在首艘原型艦上。(圖:視頻翻攝)
海鯤號的優勢在於其武裝與聲納系統。它配備美國 MK48 Mod 6 AT 重型魚雷與西方成熟的聲納偵測技術,具備一定的攻擊能力。(圖:視頻翻攝)
中國海軍除了在大陸沿岸有大量火箭軍的導彈和空軍戰鬥機支援第一島鏈的「反介入 / 區域拒止 A2 / AD」的海上優勢外。(圖:網絡翻攝)
無論是中美兩大國,或是西方列強,在面對未來的戰爭,就是一場軍事科技的競賽與晶片、量子運算和 AI 研發能力的一較高下,同時這將決定未來全球海權大國的領導地位。(圖:網絡翻攝)
「海鯤號」是台灣首艘象徵自主研發的潛艦,它造價高昂,卻背負著技術風險與政治的爭議不休。(圖:視頻翻攝)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