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大經濟戰略火車頭: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布局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涵則可分為「對內」與「對外」兩大層面: 在對內效益方面:它解決了中國「產能過剩」與「地區發展不均」的難題。(圖:新華社)
陸上絲路:連接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形成跨大陸經濟通道。(圖:新華社)
海上絲路:透過投資港口、航運與基礎設施,串聯中國沿海至東南亞、南亞、非洲東岸,最終進入歐洲地中海。(圖:新華社)
在國際場合,金磚國家常以「新興經濟體」的身份發聲,挑戰G7的壟斷地位,金磚國家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已覆蓋全球40%以上的人口。(圖:新華社)
中國更借此國際舞台拿到話語權,代表了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形成與G20、IMF對抗的最強而有力的力量。(圖:新華社)
上海合作組織(SCO)最初以安全為核心,主要目的是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與極端主義。(圖:新華社)
中國擁有製造業與市場優勢,俄羅斯與中亞國家則掌握了石油、天然氣與稀土的資源,印度與巴基斯坦則貢獻了廉價勞動力與龐大人口。(圖:新華社)
中國提出了「雙循環戰略」:對內是國內大循環:以龐大內需市場支撐經濟,推動自主創新,降低對外依賴。(圖:新華社)
在保持外貿開放的同時,更多透過金磚、一帶一路、SCO建立與非西方國家的經貿合作網絡。(圖:新華社)
由此看到這些戰略並非是要推翻西方的體系,而是要建立一個與西方平行、更加包容的新框架,平衡西方現有體系的壟斷。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