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將毁滅性打擊美國太陽能電動汽車產業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據美國《紐約時報》2日報道,當地時間7月1日,特朗普政府「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改革法案靠副總統萬斯「決勝一票」,在國會參議院闖關成功,提交給眾議院表決。參議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在2027年底之前逐步取消對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稅收優惠和補貼。美國太陽能和電動汽車等產業哀號,若法案表決通過,相關產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一名美國太陽能制造商產業代表表示,近幾年,太陽能產業在政策扶持下開始復蘇,但國會最新舉動會導致工廠關閉、工人失業。他預警稱,參議院此舉不亞於「自2027年起,親手將整個產業拱手讓給中國」。 

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大廈外景。(新華社)

報道稱,不僅是太陽能製造商,美國清潔能源產業都面臨著嚴峻的政治博弈。多名美國汽車業者分析指出,電動化是無可爭議的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打壓電動汽車只會將這種新興技術領域的領導權拱手讓人。 

2027年起,中國將掌握整個太陽能產業

目前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全部關鍵製造階段的份額超過80%。(新華社)

《紐約時報》稱,在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對進口太陽能板加徵關稅後,多家企業啟動或宣布了在美建廠計劃,重振了這個當時已幾近消亡的製造業。拜登政府時期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對該產業提供慷慨稅收抵免,進一步加速了產業復蘇。 

但如今,隨著「大而美」法案在參議院闖關通過,清潔能源稅收優惠將在2027年底前逐步取消。美國太陽能製造商擔憂:這場初現曙光的復興可能戛然而止,太陽能板生產主導權將徹底拱手讓給中國。 

代表15家企業和6100名產業工人的美國太陽能製造商聯盟執行董事邁克·卡爾警告,「整個產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這會導致企業倒閉,很多人失業。」卡爾指出,此刻取消優惠將瓦解特朗普政府所謂「從中國奪回製造業」的戰略。當前,中國不僅主導太陽能板生產,還掌控著電動車鋰電池等清潔能源技術命脈。他說,倒退將是一個悲劇。他說:「我們一直在告訴參議員,從2027年開始,整個產業將拱手讓給中國。」 

佐治亞州的太陽能板工廠。(央視資料圖片)

報道稱,現代太陽能技術雖誕生於1950年代的美國,但產業主導權歷經日本、德國最終轉移至中國。目前,中國掌控著全球超七成太陽能板及其組件、原材料的產能。 

為重振太陽能、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產業,拜登政府時期推出《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總計數千億美元的稅收優惠。據悉,該法案原設雙重激勵:所有太陽能項目享受基礎稅收抵免,且採用一定比例美國製組件的項目可額外獲得10%優惠。 

如今,製造商們擔心參議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逐步取消對太陽能和風能項目的稅收抵免。該版本法案擬在2027年底終止額外優惠,在法案生效後一年內動工的項目將獲得一定的過渡期。 

總部位於休斯敦太陽能公司Talon PV的CEO亞當·特薩諾維奇表示,該公司計劃建造兩家工廠,生產太陽能電池板所需的電池。但如果國會最終取消稅收優惠,可能會危及這些項目。他說:「這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我們的商業計劃。」 

這一計劃在共和黨內部同樣引起爭議。有地方共和黨官員敦促國會領導人保留稅收優惠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幫助他們的社區吸引了太陽能制造工廠,創造了數千個就業機會。 

未來誰還會買美國車?

美國福特汽車生產線。 (福特公司官網)

據《紐約時報》報道,不僅是太陽能製造商,美國清潔能源產業都在面臨嚴峻政治博弈:盡管部分共和黨人支持延續補貼,但保守派陣營、化石燃料利益集團與特朗普正推動全面削減清潔能源激勵。 

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他的政策將重振美國汽車製造業。但相關產業專家指出,共和黨人對電動汽車的打壓可能適得其反,將這種新興技術領域的領導權拱手讓人。 

中國已在電動車及其電池、礦產供應鏈領域建立起巨大先發優勢。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中國車企2024年生產了全球70%的電動車,而美國車企產量僅占5%。韓國SNE研究機構顯示,特斯拉作為唯一躋身全球前十的美國車企,已被比亞迪和吉利超越,通用和福特更是邊緣玩家。 

報道指出,中國車企的規模優勢正形成技術研發的良性循環:更多銷量意味著更低的單車研發成本、更優的零部件採購價,以及汽車產業制勝關鍵——規模效應。這意味著,中國公司生產的電動汽車越多,美國汽車制造商就越難以趕上。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每五輛新車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且比例持續攀升。這解釋了為何美國車企近年來在亞歐拉美市場節節敗退,即這些地區的消費者正轉向中國品牌豐富實惠的電動與混動車型。如今,通用、福特超八成利潤依賴北美市場,分析師預警,長此以往,美國車企的海外銷量將忽略不計。 

美國俄勒岡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格雷格·多特森強調,「美國必須決定是否要保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產業,電動化是無可爭議的產業方向。」 

據悉,參議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將取消對電動汽車購買者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收回對快速充電器的補貼,並逐步取消對設立電池廠和鋰礦的公司的補貼。 

報道稱,一些製造業項目已經放緩。中資電池企業AESC暫停了為寶馬配套的南卡羅來納的工廠建設計劃,加劇美國車企的電池供應困境。當前全球過半電池產自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中國企業,中國更掌控著精煉石墨、鋰等關鍵材料供應鏈。 

此外,價差仍是美國汽車產業發展阻礙。美國電動汽車售價仍高於燃油車,快充網絡覆蓋不足。反觀中國憑借激烈競爭和高效制造,電動汽車售價已低於同級燃油車。 


相關推薦

「大而美法案」899條款將衝擊8百萬美國人就業
美參議院程序性投票通過大而美法案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參院驚險過關 恐嚇考慮驅逐馬斯克出境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