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帶來的暴雨重創台灣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於 23 日下午 2 時 50 分發生壩頂溢流,6000 萬噸積水夾帶泥石奔涌而下,相當於 24000 個奧運標準泳池水量。半小時後,連接鳳林鎮與光復鄉的馬太鞍溪橋遭洪峰沖斷,橋體斷成數截,僅剩桥墩孤立於洪流中。
下午 4 時,第二波洪水漫過堤防,直撲光復鄉大平村、大馬村及馬太鞍部落,街道瞬間化作泥河,水位迅速淹至一樓。有民眾拍下畫面:私家車緊急調頭往高處逃,婦人緊抱電線桿待援,還有人受困車頂與屋頂,網友焦急呼救「救救我媽媽」。一名受災居民無奈表示:「這是我家的一樓,整個東西都就這樣毀了。」
經過整夜搜救,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 24 日上午 7 時統計,死亡人數攀升至 14 人,18 人受傷,多人仍失聯。花蓮縣消防局副局長李龍聖指出,罹難者多集中在光復鄉佛祖街、敦厚路,以一樓住戶中的年長者為主,初步研判因撤離不及遇難。23 日晚間通報的首批死者為 55 歲周姓男子與 80 歲黃姓老翁,死因仍待釐清。
災區民生設施嚴重受損:光復鄉 4378 戶停水,停電戶數一度達 2648 戶,截至 24 日晨仍有 1696 戶未恢復供電。花蓮大橋因水位急升封閉,對外交通中斷,全台積淹水 51 處,其中 46 處集中在花蓮光復鄉與鳳林鎮。目前大水雖退,但路面布滿淤泥與土石,居民漏夜清理家園。
應急救援已全面展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新北、宜蘭等四縣市派出 115 名救援人員攜救生艇馳援,台軍下令全力救災並準備跨區支援。花蓮、高雄等地共撤離 7904 人,其中花蓮 5349 人集中在光復鄉、鳳林鎮與萬榮鄉,1837 戶約 8524 人獲安置於收容中心。
儘管「樺加沙」已遠離台灣,但外圍環流持續影響。氣象部門預警,花蓮、台東等地 24 日仍有局部大暴雨,直至周四雨勢才會穩定,搜救與災後復原面臨挑戰。花蓮縣府宣布,光復鄉 24 日停止上班上課,全力投入災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