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來勢洶洶,正逐步逼近香港,天文台已於今日(22 日)中午 12 時 20 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並於晚上 9 時 40 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更考慮於明日(23 日)下午 1 時至 4 時之間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中央氣象台形容樺加沙為今年西北太平洋最強「風王」,其環流廣闊,除帶來猛烈風雨外,更可能引發顯著風暴潮,令本港沿岸水位與 2017 年「天鴿」及 2018 年「山竹」相若,吐露港水位或於 23 日上午飆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 5 米,直逼 1962 年超強颱風「溫黛」的歷史紀錄(5.03 米),全城進入高度戒備狀態。
天文台警示:風勢、雨勢及風暴潮威脅顯著
天文台指出,樺加沙今日將橫過呂宋海峽,隨後進入南海北部並靠近廣東沿岸,本港風勢將逐漸增強。明日天氣將急速轉壞,屆時有頻密狂風大驟雨及雷暴,離岸及高地風力更可能達颶風程度,海面亦會出現非常巨浪及湧浪。此外,風暴潮威脅尤為嚴峻,渠務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已召開記者會講解應對部署,提醒市民密切留意水位變化,盡快做好防風、防水浸準備。
全城應急:馬會、交通及政府部門部署一覽
面對風暴威脅,多個部門及機構已展開應急行動。馬會於 21 日宣布取消周三(23 日)夜馬,並將周二(22 日)的六合彩攪珠順延至周四(24 日)。交通方面,消息指機場管理局正研究於周二傍晚起停飛 36 小時,港鐵亦加強檢查,並預告八號風球除下後復駛或需較長時間;廣東省更宣布周三省內所有高鐵及普速列車停運。
教育局宣布所有學校周二及周三停課;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則稱,康文署已於過去三天巡查各區樹木,即時加固及修剪有倒塌危險的樹木,並呼籲市民切勿於風暴期間進行水上活動,「打風時進行滑浪等活動,除自身危險外,更會令救援人員冒生命危險。」
市民應對:搶購膠紙儲糧 專家與台灣實測結論分歧
風暴來臨前,本港市民紛紛展開防風準備,有商戶提早宣布休業,超市內麵包、即食麵貨架被搶購一空,亦有市民購買數日糧食及急凍食品。而「玻璃窗貼膠紙防風」的做法再次成為焦點,香港天文台及消防處均建議在當風大玻璃窗貼上膠紙條,以減少玻璃破裂時的損傷;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榮休教授盧覺強更建議以「米」字型貼牛皮膠紙,指能增加玻璃拉力、鞏固強度,即使破裂亦能黏住碎片。
不過,台灣建築研究所的實驗結果卻提出不同觀點。該部門以多種貼膠紙方式測試玻璃窗耐風壓能力,發現幾乎所有貼膠紙的玻璃窗比未貼的更早爆破,推測因貼膠紙造成玻璃應力集中,反而降低耐風壓性能,建議市民無需以貼膠紙方式防風。兩地觀點分歧,天文台仍呼籲市民參考本地專家建議,盡早完成防風措施,並遠離當風窗戶,選定室內安全位置躲避。
風暴潮歷史對比:溫黛、山竹、天鴿破壞猶記憶
回顧香港歷史,嚴重風暴潮屢屢造成巨大破壞。1962 年「溫黛」襲港時,大埔滘錄得海圖基準面以上 5.03 米的最高潮位,導致嚴重傷亡;2018 年「山竹」帶來 4.71 米潮位,杏花邨等多區水浸嚴重;2017 年「天鴿」則令潮位升至 4.09 米,多區交通癱瘓。而今次樺加沙預測水位直逼「溫黛」紀錄,市民憂心忡忡,有網民留言「希望今次唔好搞到好似山竹咁嚴重」,亦有市民已到街市囤積蔬菜、肉類,部分檔販坦言「打風貨源貴很多,加價少少難免」。
隨著樺加沙步步逼近,天文台提醒市民時刻留意最新天氣消息,完成緊固門窗、搬移室外物件等防風措施,並預備充足食水及糧食,切勿前往岸邊或進行水上活動,確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