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Pro&Air 詳測:VC 均熱板 + 彎曲測試,ProRes RAW 錄製比肩專業相機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期「影視颶風」推出 iPhone 17 Pro 與 iPhone Air 專題評測節目,不僅以實測拆解兩款新机的外觀、性能、影像等核心表現,更帶來「抽 100 台 iPhone 17」的重磅福利,成為近期果粉與數碼圈的熱議話題。這次評測跳脫傳統參數羅列模式,以「用戶真實體驗」為核心,揭露不少機型隱藏細節,無論是計劃換機的消費者,還是熱愛數碼產品的玩家,都能從中獲得寶貴參考,更激發觀看節目的熱情。

外觀與耐用性:Air 抗彎進步,Pro 有裝配公差

iPhone 17 Air 與 iPhone 6 Plus 抗彎測試。(影片截圖)

節目中首先針對用戶最關心的「耐用性」展開实测:iPhone Air 因機身纖薄,被質疑重現 iPhone 6 Plus「易彎」問題,但实测顯示,即便施加較大壓力,Air 彎曲後可恢復原狀,「坐壓變折叠屏」的概率极低,尤其適合腱鞘炎用戶 —— 纖薄機身帶來舒適握持感,堪稱「專業工具級」體驗。

而 iPhone 17 Pro 系列則在材質上迎來轉變:捨棄前兩年主推的鈦合金,改用鋁合金機身。節目解釋,這一決策源於鋁合金導熱能力是鈦合金的 20 倍,且加工更便捷;但透過超級顯微鏡可見,鋁合金表面顆粒感比鈦合金明顯,細膩度略遜。此外,節目還發現 Pro Max 存在裝配公差問題:背面玻璃與鋁合金邊框的縫隙,四邊分別達 77 微米、55 微米、86 微米與 36 微米,肉眼可見,至於量產版是否改善,需上市後進一步驗證。

重量方面,17 Pro 系列比去年 16 Pro 更重、更高寬厚,一台 17 Pro Max 甚至能壓過兩台 iPhone 5;不過機身前後採用「超瓷晶二代面板」,耐摔與耐刮性大幅提升,直接摔爆屏幕的概率降低,但面對砂石刮蹭仍有划痕風險,節目也建議用戶貼膜、套殼保護。

充電與傳輸:Pro 提速至 40W,Air 仍舊「祖傳規格」

iPhone 17 Pro 充電提速。(影片截圖)

充電是 iPhone 17 Pro 系列的核心升級點之一。節目实测顯示,17 Pro 熄屏最高充電速度從 27W 提升至 40W,但需搭配支持「PD 3.2 SPR AVS 協議」的充電頭 —— 目前僅有 329 元的蘋果原廠充電頭可跑滿,第三方暫無選項;即便用常規 PD 充電頭,20 分鐘內 17 Pro Max 也能從 20% 充至 66%,比 16 Pro Max 的 52% 快不少。

相比之下,iPhone Air 雖搭載 Pro 系列同款芯片與用料,充電卻仍舊「祖传」:20W 充電速度未升級,更令人意外的是其 USB-C 接口 —— 不僅不居中,還採用 2000 年發布的 USB 2.0 規格,最大傳輸速度僅 60MB/s,比 Pro 版慢 20 倍(Pro 拷資料 1 分鐘,Air 需 20 分鐘),若常導出數據,節目直言「直接選 17 Pro 更合適」。

MagSafe 方面,Air 與 Pro 均有配備,但 Pro 的蘋果 Logo 下移,導致磁吸時會遮擋 Logo,美感遜於上一代;且 Air 專屬 MagSafe 充電寶無法「優雅匹配」Pro 系列。值得一提的是,國行 MagSafe 充電速度仍 15W,但用港行 MagSafe 充國行 17 Pro,最高可達 28W 無線充,成為節目中的小驚喜。

屏幕與性能:PWM 可關閉,A19 Pro 比 M2 MacBook Air 快

iPhone 17 Pro 與 M2 MacBookAir 效能更快!(影片截圖)

屏幕體驗上,iPhone 17 系列帶來「用戶友好」升級:設置中可關閉 PWM 調光。節目透過高速攝影機對比,關閉後屏幕閃爍條紋減弱,雖亮度略降,但對眼睛敏感人群更友好;且全系屏幕清晰銳利,最大亮度達 3000 尼特,Air 為 6.5 英寸,Pro 與 Pro Max 分別為 6.3、6.9 英寸,視覺體驗出色。

芯片方面,17 Pro 與 Air 均搭載 A19 Pro,僅 Air 少一個核心、速度略慢。实测顯示,A19 Pro 相比去年 A18 Pro,CPU 多核提升 15%、GPU 提升 40%,性能甚至超過 M2 芯片的 MacBook Air,「性能過剩」的情況下,還加入了趣味的液態玻璃效果。

散熱則是 17 Pro 的另一亮點:搭載 VC 均熱板,透過水汽化、液化循環均勻散熱,配合鋁合金機身快速導熱,長時間拍 4K60 幀視頻時,溫度控制更優,有效避免芯片過熱降頻。此外,兩款機型內存均升級至 12GB,後台程序不易被關閉(僅微信仍容易「塞爆內存」);17 Pro Max 還推出 2TB 版本,售價 17999 元,專為音樂節、演唱會等「長時間錄製」用戶設計。

影像與視頻:前置逆天,ProRes RAW 比肩專業設備

iPhone 17 Pro 比肩專業設備。(影片截圖)

影像系統是節目重點關注版塊,其中 iPhone 17 系列的前置鏡頭可謂「逆天黑科技」:全系搭載 1800 萬像素方形傳感器,解決傳統自拍的多個痛點 —— 以往豎拍視角窄、橫拍握持不順手,且用戶易因看屏幕而非鏡頭導致「眼神飄移」;而方形傳感器讓豎拍、橫拍的傳感器利用率一致,視角更广、畫質銳利,配合 AI 自動構圖,豎拍橫屏合影時,不僅握持穩定、不易拍糊,眼神也更居中。

視頻能力上,17 Pro 前置可拍 4K60 幀 Apple Log,畫質比肩旗艦運動相機,成為 Vlog 用戶的「福音」。反觀後置鏡頭,17 Pro 雖全系升級 4800 萬像素,但節目坦言「蘋果在拍照上已無遙遙領先優勢」,不過 4 倍長焦鏡頭頗受認可 —— 彌補去年 5 倍長焦拍近物(如美食、人像)的不便,且 4 倍光學畫質遠勝 16 Pro 的 4 倍數碼放大,5 倍數碼畫質也比 16 Pro Max 的 1200 萬像素更好;唯獨 3 倍焦段因是 1 倍鏡頭數碼放大,畫質不如 iPhone 14 Pro 的 3 倍光學。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對「雙攝同錄」功能頗有微詞:雖支持前後鏡頭同時錄製,但畫面被鎖定無法後期調整,「不如安卓六七年前的同類功能靈活」,僅適用於真實性驗證場景。而 Air 則僅有單一後置鏡頭,畫質尚可但無太多亮點,節目建議「不為影像買 Air」。

視頻領域,17 Pro 還帶來「跨級突破」:支持 ProRes RAW 4.2K 60 幀錄製,這一規格此前僅見於專業攝影機、10 萬元級別大疆無人機,也是首款支持該規格的手機。節目实测,ProRes RAW 視頻後期調整空間極大 —— 過曝、欠曝或白平衡偏差時,拉動參數即可恢復畫質,而普通視頻糾正後則會出現嚴重失真;配合新推出的 Apple Log 2(色域更廣)與达芬奇軟件支持,17 Pro 已能進入專業影視後期流程。

此外,17 Pro 新增的 Genlock 功能也頗具實用性:可同步手機與屏幕的採集幀率,解決拍屏幕時的「刷條紋」問題;多機位拍攝時,還能與專業設備同步時間碼,甚至可用於綜藝拍攝,「讓手機真正融入專業拍攝體系」。

節目團隊表示,這次評測是「一年一度的試煉」,團隊傾力打造,不僅有專業实测,還以幽默解說讓參數變得易懂,同時傳達「留住眼前人比知天下事更重要」的溫度,既有技術深度,也有人文關懷。

無論是想了解 iPhone 17 Pro 與 Air 是否值得入手,還是對數碼產品的實測細節感興趣,這期「影視颶風」的評測都值得一看。目前節目已上線,感興趣的觀眾可鎖定視頻,不僅能獲取詳細的新機體驗,還有機會贏取全新 iPhone 17,可謂「看評測、享福利兩不誤」。

外觀變了,值得買嗎? iPhone 17 Pro&Air評測

相關推薦

iPhone 17 傳聞大拆解!蘋果又要顛覆手機界?果粉準備破財啦!
avatar
藍莓卷
iOS 26 全功能詳解:從設計到智能的 25 項革新體驗
avatar
藍莓卷
日本方形西瓜 1 萬日元!中看不中吃背後嘅秘密:設計、文化同商機大拆解
avatar
藍莓卷
【全面評測】Switch 2 深度評測!性能勁過 PS4 但玩兩粒鐘就要叉電?
avatar
藍莓卷
九牙 Labubu 跨界當「門神」!香港潮玩與媽祖文化碰撞成網絡熱話
avatar
藍莓卷
泡泡瑪特「黃金時代」!全球唯一薄荷色 LABUBU以 108 萬天價成交!
avatar
藍莓卷
六日五夜遊重慶,世紀遊輪逛巴蜀
avatar
王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