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軍事消息,印度武裝部隊5月7日發起代號為「朱砂」的行動,打擊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設施。隨後,巴基斯坦方面宣佈,擊落5架印度戰鬥機,其中包括3架法製「陣風」戰鬥機。而斬落「陣風」的正是中國產殲-10C戰機。
消息人士稱,「陣風」被擊落的關鍵原因是印度情報部門對殲-10C搭載的PL-15E遠程空空導彈射程的誤判。
一位當時在作戰指揮室的巴基斯坦空軍高級官員表示,法國製造的「陣風」戰機是印度空軍的王牌,此前從未在實戰中被擊落過。
他稱,當天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扎希爾·艾哈邁德·巴伯爾·西杜指示手下重點瞄准「陣風」,「他就想打『陣風』」。
據悉,專家估計,這場在黑夜中持續了一小時的空戰,雙方投入了約110架戰機,堪稱數十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空中對決。
公開資料顯示,「陣風」戰機由法國達索公司研制,於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法國空軍和海軍均有裝備,已服役143架。主要海外用戶包括印度(戰前36架)、埃及(54架)、卡塔爾(24架)、希臘(24架)和克羅地亞(12架);印度尼西亞(42架)、塞爾維亞(12架)和阿聯酋(80架)已簽署購買合同,馬來西亞、伊拉克、沙特和巴西等國也表達了購買意向。「陣風」被擊落的消息傳出後,達索的股價隨即下跌。
英媒採訪的兩名印度官員和三名巴基斯坦官員均表示,「陣風」的性能並非起被擊落的核心原因,印度情報部門對殲-10發射的中國產PL-15E導彈射程存在誤判。
印度官員稱,錯誤的情報讓「陣風」飛行員產生了虛假的安全感,以為自己處於巴基斯坦的火力範圍之外。他們認為PL-15E導彈射程僅約150公里。
PL-15E出口型號是中國研發的第四代遠程空空導彈,它具備全天候使用、超視距發射、多目標打擊以及發射後不管等特點,可以對有人機、無人機、巡航導彈等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它採用的是捷聯慣導衛星制導組合、雙向數據鏈修正以及末端雷達制導的多種制導方式,是中遠程超視距空中打擊的「撒手鐧」。
「我們設伏了他們。」巴基斯坦空軍官員說,他們還對印度的系統發動了電子戰攻擊,試圖迷惑印度飛行員。但印度官員對這些行動的效果予以否認。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的空戰專家布朗克(Justin Bronk)表示,印度人沒料到會遭到攻擊,PL-15E的遠程打擊能力顯然非常強。
巴基斯坦官員透露,擊中「陣風」的PL-15E是從約200公裡外發射的,而印度官員則認為射程更遠。這堪稱有記錄以來射程最遠的空對空打擊之一。
印度國防部和外交部未回應關於情報失誤的置評請求。印度方面雖始終嘴硬否認,拒絕承認存在任何戰機損失,但隨著「陣風」殘骸圖片的廣泛流傳,以及巴軍方官員公佈的錄音等證據,這一戰果已得到外界普遍確認。
印度空軍空中作戰總監巴蒂5月11日回應飛機損失情況時,未透露具體型號和數字,辯解稱「損失是戰鬥的一部分」。
而在6月,法國空軍參謀長告訴記者,他已看到證據表明印度損失了「陣風」以及另外兩架戰機。達索公司的一名高管當月也對法國議員表示,印度在行動中損失了一架「陣風」,但他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美媒此前指出,殲-10C戰機安裝有一台WS-10C發動機,能產生大約145-150千牛的推力,而「陣風」戰機使用兩台M88發動機,每台發動機能產生75千牛的推力,這意味著儘管殲-10C只使用一台發動機,但兩款飛機的推力水平很相似。在推力相當的情況下,殲-10C戰機是一款在機身設計上大量使用復合材料的輕型飛機,使其具備高機動性。殲-10戰機在速度、爬升率和升限上都佔據優勢。
在此次印巴衝突中,通過實戰考驗的中國武器,給長期輕視中國武器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意大利維羅納安全研究所專家裡瑙多表示,人們過去總有一種印象,認為中國武器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商品類似,質量不高,但如今情況已不再如此。
里瑙多說:「最初中國主要向巴基斯坦等國出口坦克和小型武器,而現在我們看到他們開始銷售極其現代化且技術複雜的武器,且實戰表現非常出色。因此,這場衝突帶給我們的啓示是:中國武器並不遜色於西方裝備。我們應當摒棄這種延續已久的偏見。」